今年以来,乡宁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聚焦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全力打造“双百工程、行政村示范创建、特优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特色亮点,让全县农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全链实施“双百工程”。创新提出“百才兴百业、百社兴百村”工程(简称“双百工程”)。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以奖代补等方式,投入资金500万元,积极探索“乡村能人+产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培育一批乡村技术能手、命名一批“乡宁农匠”、培养一批“营销达人”,构建“基地+基地”形成“园区”模式,创建一批标准化特色种养(植)殖示范基地。探索打造“种养基地+加工(储藏)+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体系,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示范典型。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建一批美丽奋进庭院、遴选一批庭院经济示范户、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前,通过两轮遴选,共申报项目51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7个,乡村实用人才19人,申报美丽庭院3063户,庭院经济491户。
全域创建示范样板。高标打造3个省级、1个市级、85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县级示范村每村投资300万元左右,全县行政村应创尽创,实现从“典型引领”向“百花齐放”转变。2022年,乡宁县示范创建任务共29个。省级示范创建村昌宁龙鼻村、关王庙云丘山村、西交口仁义湾村和市级示范创建村枣岭驮涧村已全部完工。县级示范创建村25个已全部完工。2023年,新确定打造县级示范创建村60个。年初,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培训指导,在多方研究论证下,所有创建项目已全部确定,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目前完工1个,开工45个,14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根据省市深化示范创建的要求,今年投资1000万元深化云丘山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创建,投资2050万元深化管头镇东团村、枣岭乡可涧村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台头镇嘉和村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创建村和昌宁镇龙鼻村乡村旅游走廊创建,目前正按要求顺利推进。
全面做精特优产业。突出地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城北垣、谭坪垣水果产业带,沿黄花椒产业带,双鹤、尉庄有机旱作粮食作物产业带,高速及国省道沿线特色产业和生态养殖产业带“四条产业带”,2022年投资700余万元,培育苹果、花椒、连翘等33个特优产业基地;投资560余万元,发展有机农业标杆区项目,重点打造万福特和云丘红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庄原有机(绿色)杂粮基地和东团东科合作社油料基地。2023年,明确提出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100个“特优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0个服务管理规范、联农带农益农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培育,建立农特产品目录,持续对首次认定和入选农产品给予以奖代补,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进入“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4种农特产品进入“临汾优选”,戎子系列红酒进入“有机旱作晋品”目录,万福特小麦粉进入“圳品”目录,吉阳大红袍花椒进入“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同时,选定消费帮扶名录,完善消费帮扶方案,促进脱贫户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
全力狠抓乡村建设。遵循发展规律、注重因地制宜,抓好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明确“22335”工作重点,县级层面聚焦“两垣”(谭坪垣、城北垣)、“两沿”(公路和河道沿线)、“三边”(景区、企业和出入境口周边),乡镇层面聚焦“三所”(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和服务场所),村级层面聚焦“五地”(耕地、林地、居住地、沟坡地、养殖地),纵深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彻底革命,全县乡村换上新颜、处处是景。2022年,投资6000余万元,率先实现全县行政村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户厕改造、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五个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村先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清洁取暖改造,加快实现“七个全覆盖”。同时,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河道治理、高标准农田、道路硬化等项目,提挡升级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健全完善长效管护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便捷化水平。
全新优化基层治理。创新“五级网格贯通、五网融合堆叠、五方力量齐抓、五个保障聚力”思路,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探索打造基层网格治理新模式。五级网格贯通,就是建立县、乡(镇)、村(社)、组(小区)、微五级网格,设立农业、水利、社保等50个行业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五网融合堆叠,就是打造“党建、地域、人员、事务、信息”五张网,堆叠融合、形成整体,做到服务管理不漏一人、大事小事不出网格。五方力量齐抓,就是统筹用好党员、干部、代表、“专员”(安全员、护林员等财政供养的23类专职人员)和志愿者五支力量,研究制定财政资金管理、考核管理等制度性文件,凝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五个保障聚力,就是建立健全研判会商、教育培训、待遇报酬等网格运行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能提效。同时,做强村发公司,深化“强村十法”,持续壮大提质村级集体经济;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进一步激发农村群众向上向善的精气神。
下一步,乡宁县将深刻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紧扣“责任落实、成果巩固、衔接有效、问题整改”,提标加压、埋头苦干,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双管齐下”,奋力迈向省市第一方阵前列,倾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临汾乡村振兴局
编辑: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