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县市动态 > 乡宁

乡宁县尉庄乡:流动小板凳,助推乡村治理向上向善

发布时间:2023-11-07 14:46|栏目: 乡宁

近年来,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和服务水平,乡宁县尉庄乡坚持党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村组、网格、庭院为主体,用板凳“绣花针”穿起乡村治理“千条线”,探索出一条“板凳搭台—党群自治—乡村和美”的工作思路。

小板凳微课堂,同心同向提精神

“党的声音通过流动小板凳、流动讲解员稳稳当当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拉拉家常、听听故事,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在我村落地生根了。”仁义村党支部书记加建荣说。尉庄乡以11个行政村、58个组网格、5287户庭院为依托,整合党员干部、网格员、联户长、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小板凳宣讲队,支起“小板凳微课堂”。利用面对面膝碰膝的交流方式,将法律法规、惠民政策说清说透、说实说好,通过“走访式”“定点式”“分享式”等多种形式,一起深入学习、深刻体会,在群众中播种新思想,提振新精神。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谈报告、说变化、晒幸福,话语里满满是收获感和幸福感。“小板凳微课堂”成为乡村党员干部群众学理论、悟感想、践初心的“主阵地”,成为提升村容村貌,培育乡风文明的“新窗口”。今年“小板凳微课堂”开“摆”以来,共向群众集中授课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

 

小板凳协议庭,同信同力聚民心

“大家的事大家议,哪里有问题需要协商,协议庭就流动到哪里。”桐上村党支部书记连旭臣说。尉庄乡各村的“小板凳协议庭”相当于“微法庭”“心理疏导室”“红脸出汗自洁室”等,协议庭倡导“坐风”就是“作风”,只有真心实意“坐得下”“坐得住”,才能“理得清”“解决好”。全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精准协调,着力推行“简案简办、群事群议”高效工作法。针对简易案件纠纷,通过村里德高望重的“五老专家”“开庭调解”、村民代表“全程陪审”、相关群众“现身说法”等方式,用“身边事”验证“硬道理”,从“小切口”巧解“纠纷点”,达到握手言和、息诉止访的效果。针对民生事、大家事,依托村组网格履行收集反馈社情民意、议事协商等职责,村两委邀请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党员、乡贤等组织“板凳协议庭”,全面开展群事群议,群众就惠民政策、典型评选、人居环境等民生重点现场提问会商,广泛凝聚共识,化解矛盾隐患,推动良性自治。今年,“小板凳协议庭”协议商事20余件,成功率达100%,真正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

 

小板凳文化站,同愿同行促繁荣

夜幕降临,庄原村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国家一级演员孔向东正在倾情演绎《赵氏孤儿》,舞台下一排排小板凳上坐着周边来看戏的村民。“在家门口看戏,让自己重新找到了小时候搬着小板凳找戏看的感觉。”庄原村的郭大爷笑呵呵地说。“小板凳文化站”相当于“村广播站”“村文艺坊”,致力于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传播发展村域特色。文化站里有戏曲表演、歌舞展演、露天电影播放、威风锣鼓表演、农产品展播等趣味横生的文化活动。今年,“小板凳文化站”已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余次,让更多村民群众在劳作之余感知文化魅力,享受精神文化大餐,共享文化繁荣,真正打通了文化惠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临汾市乡村振兴局

编辑:郭鹏

 


Copyright© 2024 山西全民国防教育发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4043418号